防忽悠,自己動手判斷室內除甲醛效果
來源:
原創
時間:
2015-09-16 08:48
作者:
木童
室內裝修污染、新房甲醛污染已成為廣大裝修業主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據2014年5月,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發布的一份針對北京、廣州、南京等城市,新裝住宅空氣質量的抽檢報告。抽檢報告顯示,這些城市甲醛平均超標率為70%至80%,其中,檢測最高值超過國家標準的4.2倍。
家里裝修完,碰到裝修污染問題,大部分人會選擇室內污染治理公司或者自己購買相應的治理產品,對新家進行裝修污染治理。不過現實的情況是:
1、90%以上業主自己不了解這些,所以無法判斷其除甲醛效果如何;
2、找專業的第三方CMA檢測機構,價格較貴,一般家庭接受程度低。
所以造成業主對裝修污染治理公司的治理效果到底如何,心存懷疑,但又苦于無法驗證。木童就來跟大家分享一個簡單的判斷室內甲醛污染治理效果以及監測長期效果的方法。防止大家遇到找室內污染治理公司治理完無效果,以及反彈的問題而不知。
判斷除甲醛效果,首先要知道室內污染的主要來源及特性。接下來木童就跟大家聊一下室內的污染來源與特性。
室內甲醛污染的來源
甲醛是建材、裝修、裝飾、家具中無處不在的粘合劑的主要成分,粘合劑中的“游離甲醛”,隨著溫度升高,揮發到空氣中,就形成了室內空氣中的甲醛污染。
粘合劑中的“游離甲醛”
墻漆涂料中含有粘合劑,粘壁紙、刮膩子要用膠黏劑,油漆涂料中含有粘合劑,窗簾、床墊等紡織品中的固型劑、遮光劑都屬于粘合劑,加工棕櫚床墊要使用粘合劑,家具中要用膠黏劑,生產細木工板、膠合板、密度板等人造板更離不開粘合劑。
所有這些粘合劑中都含有甲醛。粘合劑中沒有參與化學反應的甲醛,或者后期發生潮解降解,從粘合劑中分離出來的甲醛,就成為“游離甲醛”。
按照各種粘合劑中的游離甲醛揮發周期的長短,可以把這些含有粘合劑的裝飾、裝修材料、及家具物品,分為“短期甲醛污染釋放源”與“長期甲醛污染釋放源”。
短期甲醛污染釋放源
墻漆、壁紙、膩子,油漆,窗簾、床墊等材料中的游離甲醛,釋放、揮發甲醛周期較短,一般在2周至6個月左右,屬于“短期甲醛污染釋放源”。
長期甲醛污染釋放源
生產人造板專用的脲醛樹脂膠,其甲醛釋放周期長達3-15年,是“長期甲醛污染釋放源”,而且是室內唯一的長期甲醛污染釋放源。

所以,甲醛污染治理的核心與關鍵——控制人造板甲醛釋放,家裝、家具中的人造板是室內唯一長期釋放甲醛的污染源。另外,人造板之外的各種膠黏劑中的游離甲醛,釋放的高峰期在最初的2-3個月,整個釋放周期一般不超過6個月。所以6個月之后新家中的甲醛污染幾乎100%來自人造板。
判斷除甲醛效果的方法
知道了甲醛治理的核心與關鍵是控制人造板甲醛釋放量,那么我們只要監控家具中人造板治理前后釋放量,就可以看到甲醛治理效果如何了。具體步驟如下:
選擇一個污染較重,空間相對獨立的家具:
1、在進行甲醛治理前,先檢測家具內部的污染濃度,并拍照記錄下來;
2、對該家具進行甲醛治理;
3、7天后對該家具內部進行效果檢測,對比前后治理數據,以驗證甲醛治理效果。
最后,再對該家具內15天、30天、半年……等進行跟蹤監測,這樣就可以看到甲醛治理完,空間內部有沒有反彈。
木童溫馨提示:在用該方法進行驗證治理效果與長期效果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前后封閉時間
因為針對污染源的檢測并無相應的國標,但從2003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推薦性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標準中規定封閉時間為12小時,所以咱們可以參考為同樣的封閉時間。
2、室內溫度
室內甲醛濃度受室內溫度影響非常大,溫度低于23℃時,甲醛釋放量開始降低,檢測結果會比實際污染程度偏低。但是夏天,室內溫度升高,再次檢測,甲醛就超標了。溫度越高,超標越嚴重。國慶節入住的新家,到了第二年夏天,室內甲醛嚴重超標,這種現象很常見。
據日本科學家計算,溫度每升高1℃,室內甲醛濃度增加12-13%。例如:23℃時,甲醛濃度是0.10毫克,30℃時,甲醛濃度將達到0.22毫克,35℃時,甲醛濃度將達到0.41毫克。
秋冬季裝修后,檢測甲醛不超標,就放心入住了,結果就很有可能長期生活在甲醛濃度超標的環境中,造成家人免疫力下降,患發多種疾病的風險提高。
上面提到的方法就是由全國室內環境凈化治理指導中心副主任陳曉鵬提出的“除甲醛三步法”,他將長期研發甲醛清除劑產品的簡易檢驗方法,總結提煉為除甲醛三步法,經過半年多的實際應用效果非常好。2014年,“除甲醛三步法”被全國室內環境凈化治理指導中心采納,并在全國推廣普及。
閱讀推薦